2025年7月1日,新修訂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 法》將正式實施。這部聚焦國家資源安全與綠色發展的法律,首次創設礦業權物權登記、探采“直通車 ”、多元化用地保 障等突破性制度。汝城縣以新《礦產資源法》修訂為契機, 按照“鏈主+鏈條 ”發展模式,提前部署礦業經濟提質升級,以破解“礦企多、小礦多、停產多 ”的結構性困局,推動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加速轉化。這一實踐不僅響應了湖南省 2023 年《關于切實提高礦產資源保障能力深入推進礦業綠色 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》精神,更通過制度創新和全鏈條布局,為礦業轉型提供了“汝城樣本 ”。
戰略找礦突破夯實資源根基
汝城縣緊扣國家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,以新礦法實施為契機,在關鍵礦種勘探上取得歷史性突破。2024年,延壽白云村礦段發現中型規模白鎢礦;2025年茶山腳鎢礦邊深部及走馬坪區域控制性探礦成果顯著,全縣鎢礦資源量預計突破20萬噸,較原有儲量增幅達125%;稀土勘探聚焦坪灣區域20萬噸目標,初查已達9萬噸,并同步推進小垣礦區鋰礦資源靶心優選項目,為新能源產業儲備戰略資源。盈洞新田遼礦區獅形礦段銅資源于2024年底實現探轉采,激活社會資本參與找礦熱情,形成“政府引導、企業主體、技術賦能 ” 的勘查新格局。
破解用地瓶頸,礦政管理改革先行一步
礦業用地矛盾是制約礦山企業發展的“老大難 ”問題。 汝城縣按照新礦規草案礦業用地的制度創新,提前謀劃用地布局。2024年,在編制縣級和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時,充分聽取礦山企業用地需求,將礦業用地納入重點保障范疇。同時,提前受理小垣礦區鑫礦集團有限公司176畝礦業用地報批,完成前置審批程序,大幅縮短企業后續用地辦理周期,為百年礦區煥發新生機注入動力。這一舉措不僅破解了“礦合法、 地不合法 ”的困局,更以“ 時間換空間 ”為礦山企業提供穩定預期。
淘汰落后產能,推動資源整合升級
針對小型礦企占用資源、低效運行的問題,汝城縣以飾面用砂巖產業整合為突破口,依法有序對汝城縣馬橋鎮大豐坑采石場馬橋鎮梓洞大排嶺采石場2個礦山進行政策性關閉,對上述礦山開展剩余儲量勘探評估并給予合理補償,以 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。同時,對該區域綜合性勘探,確認飾 面用砂巖資源量達2231.93萬方,潛在資源價值超1000億元,為綠色建材產業發展提供強勁支撐。此舉依據新礦法強化礦業權退出補償機制,保障了礦業權人合法權益,又為優勢資源集中開發、規模化經營掃清障礙。
全鏈條布局,構建綠色礦業發展新格局
汝城縣以鎢礦和飾面用砂巖為核心,著力打造“開采—加工—應用 ”全鏈條產業體系。依托鎢礦資源儲量躍升優勢, 規劃建設湘贛粵鎢礦產業基地,積極吸引航空航天動力裝置等高精尖科技企業落戶,推動鎢礦從初級開采向高端材料、 精密制造躍遷,大幅提升產品附加值。同時,沿廈蓉高速布局綠色建材產業園建設,配套礦區至高速出口專用通道完善 園區、礦區道路與物流等配套建設,引進智能化開采加工設備,構建“ 園區+礦區+高速出 口 ”聯動發展格局,推動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。
法治護航,營造礦業發展良好生態
汝城縣以新《礦產資源法》宣貫為抓手,全面提升宣傳力度。通過發放《致礦產品生產經營者的一封信》、設立普 法宣講站等形式, 向企業和社會公眾普及新法精神,強化戰略資源礦產資源特殊地位,明確采礦用地、礦業權物權屬性、 探采“直通車 ”等制度的認知,拓展礦企業融資渠道和社會資本投入,發展壯大礦山企業規模,激發礦企干事創業熱情。(汝城縣自然資源局 朱健)
責編:陳方
一審:陳方
二審:湯世明
三審:王超
來源:華聲在線
免責聲明:華聲在線對文中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,不應作為投資依據。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,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。
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發布,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。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。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,權利人提出異議,華聲在線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,刪除相應內容。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,如由此造成華聲在線損失,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。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,請聯系我們38160107#(#改成@)qq.com。